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hui) 第五次全體(ti) 會(hui) 議,於(yu)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ju) 行,會(hui) 議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的建議》,其中涉及到“教育”和“衛生”的內(nei) 容共計十處,節選匯編如下:
第三大點“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共涉及4處:
1、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麵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推進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建設,鼓勵企業(ye) 開展基礎性前沿性創新研究,重視顛覆性技術創新。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積極提出並牽頭組織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2、強化企業(ye) 創新主體(ti) 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ye) 健康發展。依托企業(ye) 、高校、科研院所建設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若幹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創新型城市和區域創新中心。完善企業(ye)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擴大固定資產(chan) 加速折舊實施範圍,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
3、擴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賦予創新領軍(jun) 人才更大人財物支配權、技術路線決(jue) 策權。實行以增加知識價(jia) 值為(wei) 導向的分配政策,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鼓勵人才弘揚奉獻精神。
4、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的市場體(ti) 係,建立公平競爭(zheng) 保障機製,打破地域分割和行業(ye) 壟斷。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促進人才、資金、科研成果等在城鄉(xiang) 、企業(ye) 、高校、科研機構間有序流動。
第六大點“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中共涉及2處:
5、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國際大通道建設,共同建設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加強能源資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共建境外產(chan) 業(ye) 集聚區,推動建立當地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廣泛開展教育、科技、文化、旅遊、衛生、環保等領域合作,造福當地民眾(zhong) 。
6、擴大對外援助規模,完善對外援助方式,為(wei) 發展中國家提供更多免費的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經濟政策等方麵谘詢培訓,擴大科技教育、醫療衛生、防災減災、環境治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減貧等領域對外合作和援助,加大人道主義(yi) 援助力度。主動參與(yu) 二○三○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第七大點“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中共涉及4處:
7、加強義(yi) 務教育、就業(ye) 服務、社會(hui) 保障、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公共文化、環境保護等基本公共服務,努力實現全覆蓋。
8、全麵貫徹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教育,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強學生社會(hui) 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作為(wei) 重點任務貫徹到國民教育全過程。
推動義(yi) 務教育均衡發展,全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ye) 教育免除學雜費,率先從(cong) 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發展學前教育,鼓勵普惠性幼兒(er) 園發展。完善資助方式,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
促進教育公平。加快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xiang) 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城鄉(xiang) 教師交流。辦好特殊教育。
提高高校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使若幹高校和一批學科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建設現代職業(ye) 教育體(ti) 係,推進產(chan) 教融合、校企合作。優(you) 化學科專(zhuan) 業(ye) 布局和人才培養(yang) 機製,鼓勵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
落實並深化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和教育教學改革。建立個(ge) 人學習(xi) 賬號和學分累計製度,暢通繼續教育、終身學習(xi) 通道。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遠程教育,擴大優(you) 質教育資源覆蓋麵。完善教育督導,加強社會(hui) 監督。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鼓勵社會(hui) 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
9、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製,研究實行職工退休人員醫保繳費參保政策。全麵實施城鄉(xiang) 居民大病保險製度。改革醫保支付方式,發揮醫保控 費作用。改進個(ge) 人賬戶,開展門診費用統籌。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整合城鄉(xiang) 居民醫保政策和經辦管理。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ye) 健康保險。鼓勵商業(ye) 保險機構參與(yu) 醫保經辦。將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並實施。
10、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xiang) 的基本醫療衛生製度和現代醫院管理製度。
全麵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堅持公益屬性,破除逐利機製,建立符合醫療行業(ye) 特點的人事薪酬製度。優(you) 化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健全上下聯動、銜接互補 的醫療服務體(ti) 係,完善基層醫療服務模式,發展遠程醫療。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nong) 村流動,推進全科醫生、家庭醫生、急需領域醫療服務能力提高、電子健康檔案 等工作。鼓勵社會(hui) 力量興(xing) 辦健康服務業(ye) ,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製,構建和諧醫患關(guan) 係。
堅持中西醫並重,促進中醫藥、民族醫藥發展。完善基本藥物製度,健全藥品供應保障機製,理順藥品價(jia) 格,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藥物免費供給。提高 藥品質量,確保用藥安全。加強傳(chuan) 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ye) 病危害防治,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 心理健康服務。
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形成嚴(yan) 密高效、社會(hui) 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ti) 係,讓人民群眾(zhong) 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