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guan) 於(yu) 進一步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全文如下。
為(wei)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運用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向社會(hui) 傳(chuan) 導正確價(jia) 值取向,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重要意義(yi) 和總體(ti) 要求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靈魂。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必然要求,是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的重要途徑。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e) 、誠信、友善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各方麵工作呈現向上向好的發展態勢。同時也要看到,與(yu)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要求相比,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還存在不小差距。有的法規和政策價(jia) 值導向不鮮明,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保障不夠有力;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執法司法過程中存在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要求不符的現象;部分社會(hui) 成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不強,全民法治觀念需要進一步提高,等等。要從(cong) 鞏固全體(ti) 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發揮法治的規範和保障作用,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內(nei) 化於(yu) 心、外化於(yu) 行。
進一步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必須全麵貫徹黨(dang) 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hui) 精神,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麵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建設全過程,融入科學立法、嚴(yan) 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環節,以法治體(ti) 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更加深入人心,為(wei) 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強大價(jia) 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二、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入法入規
法律法規體(ti) 現鮮明價(jia) 值導向,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法規直接影響人們(men) 對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認知認同和自覺踐行。要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為(wei) 引領,恪守以民為(wei) 本、立法為(wei) 民理念,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要求體(ti) 現到憲法法律、法規規章和公共政策之中,轉化為(wei) 具有剛性約束力的法律規定。
加強重點領域立法。深入分析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的立法需求,把法律的規範性和引領性結合起來,堅持立改廢釋並舉(ju) ,積極推進相關(guan) 領域立法,使法律法規更好體(ti) 現國家的價(jia) 值目標、社會(hui) 的價(jia) 值取向、公民的價(jia) 值準則。加快完善體(ti) 現權利公平、機會(hui) 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製度,依法保障公民權利,維護公平正義(yi) 。不斷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法律製度,加快形成保護產(chan) 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zheng) 、有效監管的體(ti) 製機製,促進社會(hui) 誠信建設。推進民法典編纂工作,健全民事基本法律製度,強化全社會(hui) 的契約精神。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創新方麵的立法,完善教育、勞動就業(ye) 、收入分配、社會(hui) 保障、醫療衛生、扶貧濟困、社會(hui) 救助、婚姻家庭和婦女兒(er) 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麵的法律法規。注重把一些基本道德規範轉化為(wei) 法律規範,把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政策製度及時上升為(wei) 法律法規,推動文明行為(wei) 、社會(hui) 誠信、見義(yi) 勇為(wei) 、尊崇英雄、誌願服務、勤勞節儉(jian) 、孝親(qin) 敬老等方麵的立法工作。推動設區的市提高立法精細化水平,促進社會(hui) 文明建設。加強互聯網領域立法,完善網絡信息服務、網絡安全保護、網絡社會(hui) 管理等方麵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有效約束開發行為(wei) 和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製度,推動人與(yu) 自然和諧發展。加強規範性文件備案審查製度和能力建設,建立健全法律法規定期清理機製,對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要求不相適應的,依照法定程序及時進行修改和廢止。
強化公共政策的價(jia) 值目標。製定經濟社會(hui) 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出台與(yu) 人們(men) 生產(chan) 生活和現實利益密切相關(guan) 的具體(ti) 政策措施,要充分體(ti) 現公平正義(yi) 和社會(hui) 責任,注重政策目標和價(jia) 值導向有機統一,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hui) 效益有機統一,形成有利於(yu) 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良好政策導向和利益引導機製。完善政策評估和糾偏機製,防止具體(ti) 政策措施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相背離,實現公共政策和道德建設良性互動。
加強黨(dang) 內(nei) 法規製度建設。以黨(dang) 章為(wei) 根本遵循,完善黨(dang) 內(nei) 法規,健全製度保障,構建起配套完備的黨(dang) 內(nei) 法規製度體(ti) 係,推動黨(dang) 員幹部帶頭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把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實踐成果轉化為(wei) 道德規範和紀律要求,做到依規治黨(dang) 和以德治黨(dang) 相統一,充分展現共產(chan) 黨(dang) 人高尚思想道德情操和價(jia) 值追求。
三、強化社會(hui) 治理的價(jia) 值導向
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既要靠良法,又要靠善治。社會(hui) 治理要承擔起倡導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責任,注重在日常管理中體(ti) 現鮮明價(jia) 值導向,使符合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行為(wei) 得到倡導和鼓勵,違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行為(wei) 受到製約和懲處。
嚴(yan) 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強化嚴(yan) 格依法履行職責觀念、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觀念、尊重和保障人權觀念,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推進平安中國建設。著眼維護健康市場秩序和公平市場環境,嚴(yan) 厲打擊破壞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wei) 。著眼保護人民群眾(zhong) 合法權益,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製,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生產(chan) 、環境保護、勞動保障、醫療衛生、商貿服務等關(guan) 係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深入開展“掃黃打非”,依法查處有害文化信息、不良文化產(chan) 品和服務,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嚴(yan) 懲網上造謠欺詐、攻擊謾罵、傳(chuan) 播淫穢色情等行為(wei) ,淨化網絡環境。貫徹總體(ti) 國家安全觀,切實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政權安全。依法嚴(yan) 懲暴力恐怖、民族分裂等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穩定的犯罪行為(wei) ,依法妥善處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會(hui) 問題,維護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hui) 和諧。完善執法程序,改進執法方式,尊重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權益,準確把握適用裁量標準,實現執法要求與(yu) 執法形式相統一、執法效果與(yu) 社會(hui) 效果相統一。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要善於(yu) 把握引導社會(hui) 心態和群眾(zhong) 情緒,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調解、疏導等辦法,融法、理、情於(yu) 一體(ti) ,引導和支持人們(men) 合理合法表達利益訴求,妥善化解各類社會(hui) 矛盾。
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zhuan) 項教育和治理,依法懲處公德失範、誠信缺失的違法行為(wei) ,大力整治突破道德底線、喪(sang) 失道德良知的現象,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chou) 。加強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完善守法誠信褒獎激勵機製和違法失信行為(wei) 懲戒機製,加大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威懾和懲戒力度。完善科研誠信規範。激發社會(hui) 組織活力,加強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好參與(yu) 社會(hui) 事務、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zhong) 、幫教特殊人群、預防違法犯罪的作用。深化政風行風建設,切實糾正行業(ye) 不正之風。完善市民公約、鄉(xiang) 規民約、學生守則、行業(ye) 規章、團體(ti) 章程等社會(hui) 規範,發揮黨(dang) 和國家功勳榮譽表彰製度的引領作用、禮儀(yi) 製度的教化作用,使社會(hui) 治理的過程成為(wei) 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過程。
堅持依規治黨(dang) 。加強和規範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嚴(yan) 肅黨(dang) 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全麵淨化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態。加強黨(dang) 的作風建設,重點突出堅定理想信念、踐行根本宗旨、加強道德修養(yang) ,堅持不懈整治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享樂(le) 主義(yi) 和奢靡之風,使黨(dang) 的作風全麵純潔起來。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嚴(yan) 格依紀依法查處各類腐敗案件,建設廉潔政治。
四、用司法公正引領社會(hui) 公正
司法是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最後一道防線,司法公正對社會(hui) 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要全麵深化司法體(ti) 製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確保審判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提供優(you) 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個(ge) 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落地生根。
提高司法公信力。堅持以事實為(wei) 依據、以法律為(wei) 準繩,嚴(yan) 格依照事實和法律辦案,確保辦案過程符合程序公正、辦案結果符合實體(ti) 公正,用公正司法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加強弱勢群體(ti) 合法權益司法保護,加大涉民生案件查辦工作力度,通過具體(ti) 案件的辦理,推動形成良好社會(hui) 關(guan) 係和社會(hui) 氛圍。根據案件難易、刑罰輕重等情況,積極推進繁簡分流,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小額訴訟程序、刑事案件速裁程序,引導和鼓勵自主選擇調解、和解、協調等解決(jue) 糾紛方式,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公正和效率的平衡。切實解決(jue) 執行難問題,依法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合法權益。嚴(yan) 格落實罪刑法定、疑罪從(cong) 無、非法證據排除等法律原則和製度,建立健全糾錯機製,有效防範冤假錯案。堅持以公開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潔,嚴(yan) 格落實司法責任製,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製,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嚴(yan) 禁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ti) 案件處理,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讓司法在陽光下運行。
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ti) 係。加強司法救助、法律援助,統籌城鄉(xiang) 、區域法律服務資源,加快推動法律服務向欠發達地區、基層村(社區)延伸。暢通依法維權渠道,深入推進訴訟服務中心建設,不斷完善訴訟服務設施,因地製宜推行預約立案、遠程立案、網上立案等製度,加強巡回審判,方便群眾(zhong) 訴訟,減輕群眾(zhong) 訴累,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yu) 人的訴訟權利,最大限度發揮司法的人權保障功能。
完善司法政策,加強司法解釋,強化案例指導。遵循法律精神和原則,實行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要求的司法政策,增強適用法律法規的及時性、針對性、有效性,為(wei) 懲治違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嚴(yan) 重失德敗德行為(wei) ,提供具體(ti) 、明確的司法政策支持。準確把握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則,適應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的實踐要求,發揮司法解釋功能,正確解釋法律。完善案例指導製度,及時選擇對司法辦案有普遍指導意義(yi) ,對培育和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有示範作用的案例,作為(wei) 指導性案例發布,通過個(ge) 案解釋法律和統一法律適用標準。
五、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
根植於(yu) 全民心中的法治精神,是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的基本內(nei) 容和重要基礎。要堅持法治宣傳(chuan) 教育與(yu) 法治實踐相結合,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推動全社會(hui) 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hui) 氛圍,使全體(ti) 人民都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忠實崇尚者、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自覺踐行者。
深入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全麵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增強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深入開展憲法宣傳(chuan) 教育,弘揚憲法精神,增強憲法意識,形成崇尚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社會(hui) 氛圍。深入宣傳(chuan)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重點宣傳(chuan) 與(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人民生產(chan) 生活密切相關(guan) 的法律法規,通過公開審判、典型案例發布、訴前訴後答疑等方式,引導全體(ti) 公民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靠法。在全體(ti) 黨(dang) 員中深入開展黨(dang) 章和黨(dang) 內(nei) 法規學習(xi) 教育,明確基本標準,樹立行為(wei) 規範。把領導幹部帶頭學法、模範守法作為(wei) 樹立法治意識的關(guan) 鍵,完善國家工作人員學法用法製度,提高黨(dang) 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堅持從(cong) 青少年抓起,切實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使青少年從(cong) 小樹立憲法意識、國家意識和法治觀念。健全普法宣傳(chuan) 教育機製,實行國家機關(guan) “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製,建立和實施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製度,把法治教育納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強化基層黨(dang) 組織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職責,廣泛開展群眾(zhong) 性法治文化活動,開展普法益民和公益廣告宣傳(chuan) 活動,推動法律進機關(guan) 、進鄉(xiang) 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ye) 、進單位。
增強法治的道德底蘊。把法治教育與(yu) 道德教育結合起來,深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學習(xi) 教育實踐,深入開展社會(hui) 公德、職業(ye) 道德、家庭美德、個(ge) 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揚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以道德滋養(yang) 法治精神。強化規則意識,倡導契約精神,弘揚公序良俗,引導人們(men) 自覺履行法定義(yi) 務、社會(hui) 責任、家庭責任,努力形成中華兒(er) 女互有責任的良好風尚。廣泛開展時代楷模、道德模範、最美人物和身邊好人學習(xi) 宣傳(chuan) 活動,積極倡導助人為(wei) 樂(le) 、見義(yi) 勇為(wei) 、誠實守信、敬業(ye) 奉獻、孝老愛親(qin) 等美德善行。大力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民族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yi) 、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jia) 值,汲取中華法律文化精華,使之成為(wei) 涵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文化的重要源泉。
六、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黨(dang) 委要高度重視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guan) 、檢察機關(guan) 要認真履職盡責,各領域各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優(you) 勢,積極主動開展工作。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和政法委要加強工作指導,統籌各方力量、協調各方職能,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創造良好法治環境。
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著力增強法治工作隊伍的思想政治素質、業(ye) 務工作能力、職業(ye) 道德水準,做到忠於(yu) 黨(dang) 、忠於(yu) 國家、忠於(yu) 人民、忠於(yu) 法律。在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中,深入開展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和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念教育,強化職業(ye) 道德和職業(ye) 操守,努力建設一支信念堅定、執法為(wei) 民、敢於(yu) 擔當、清正廉潔的政法隊伍。按照重品行、講操守、守規矩的要求,加強律師隊伍建設,發展公證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人民調解員隊伍。推動法律服務誌願者隊伍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德育為(wei) 先導向,推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yang) 造就熟悉和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念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堅持改革創新。按照貫穿結合融入、落細落小落實的要求,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和辦法,使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和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拓寬人民群眾(zhong) 有序參與(yu) 立法、執法、司法的渠道和方式,調動人民群眾(zhong) 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法律及其實施充分體(ti) 現人民意誌、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要求。注重總結推廣新創造新經驗,不斷提高工作針對性實效性,依靠教育引導、實踐養(yang) 成和良法善治,開創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建設新局麵。